第二章 北赵南陈 枭雄何人?

山蚯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biquge14.com,最快更新江湖沙场枭雄志最新章节!

    北周,高平城。

    今日是赵计元兵马集结完毕的日子。

    从姬玄典身死的消息传回,到姬存秀驾崩,再到程在幸拥立姬文继位,前后不过二十日,赵计元便将心腹人马集结到高平城,浩浩荡荡足足有七万人。

    整个北周也不过二十几万兵马,如今赵计元占去将近三分之一,隔岸观火的占去一部分,戍守边关的占去一部分,真正听命于皇室又能与赵计元交锋的兵马已经不足十万。

    而这十万当中又有多少人怀有二心也无从得知,形势对于北周皇室极为不利。

    赵家祖辈一直定居在高平,千年来王朝几度交替,皇姓换了好几次,可他赵家在这高平城愣是没有挪过窝。

    北周民间一直流传着一句诛心的话,这话大庭广众之下极少有人提起,但私底下却经常有人念叨:“不管这天下姓什么,高平城永远都姓赵。”

    因为这句话,雄才大略的姬长发没少发脾气。可生气归生气,姬长发也拿赵家没有办法。

    北周各州都有刺史将军,唯有高平州没有,连那高平州的百姓都是认赵不认姬。

    姬长发身死之前曾留下遗言:“赵家不除,来日北周必有大乱。”

    北周继任者都想清除赵家这颗毒瘤,却是没有好的办法。若是直接起兵强攻,先不说拿下表面臣服北周的赵家到底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光是那北周读书人的口水就足够把姬家淹没,更别说长生山往北虎视眈眈的慕容氏还有上马关常年有重兵集结的东齐姜氏,这两家就不会趁乱分一杯羹?

    当年姬长发已经重兵包围高平城,把那想要和他一争北周的赵家逼入绝境,若不是东齐突然出兵攻打襄平,姬长发不得不回军守卫国都,估计当时就可以屠灭赵家。

    姬长发和东齐打了三年,这三年也让赵家缓过气来。

    缓过气来的赵家主动递表称臣,被东齐耗的身心俱疲的姬长发不得已答应赵家的要求——赵家臣服北周,北周不入高平。

    奇怪的是,赵家称臣的第二天,东齐大军便退去。

    姬长发也大概想明白其中的原因。后来姜赵两家绝交的消息传遍世间之后,更加坐实了姬长发的猜想。

    那场大战,东齐和北周都没有占到便宜,唯有赵家借此机会保住了高平。

    那一战之后,七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定下,往后的几十年再也没有大战发生。

    几代姬家人试图通过分化渗透的手段削弱赵家的影响,可惜他们都低估了赵家的影响力。最终被分化渗透的不是赵家,而是北周皇室。

    譬如今日,赵家七万人马之中,有五万都是北周实权将军带兵来投。

    从三品归德大将军陈林,正四品忠武将军董建山,从四品宣威将军邓敏,一个个在北周军方身居高位的重臣,没想到都是赵家培养的人。

    三人在军方履历写着的“出身清白”四个字,成了彻头彻尾的笑话。

    身穿特制盔甲,骑着塞外良驹的赵计元看上去煞是好笑。年老的将军大腹便便身材走形分属正常,可他赵计元那身材用走形来形容却是很不恰当。

    一个圆滚滚的大冬瓜能有个屁的身材。

    七万人马都为那匹塞外良驹捏了一把冷汗,生怕它不堪重负将赵计元摔下马。

    打马走过黑压压的人群,赵计元趾高气昂的走上特意搭建的高台。

    每走一步,高台仿佛都会晃动。

    终于,当赵计元稳稳的站在高台中间,带人搭建高台的校尉和他的兄弟们才松了一口气。今日这高台要是被赵计元压倒,那他们这些人的脑袋恐怕要拿去祭旗了。

    赵计元扯下头盔,拿起精钢扇扇风,一边扇一边对着矗立的军马调笑道:“我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你们肯定在想那匹马和这台子会不会倒下。”声音随着内力发出,七万人皆可听闻。

    听到这个不好笑的笑话,七万人没敢发笑。

    赵计元也不在意,收起精钢扇又道:“兄弟们,大概六十年前,姬长发带人围困高平,差一点就打破高平城。当年守城的士兵百姓想来有不少都是在场的先辈,赵家能有今日,多亏这些先辈浴血奋战,若是我没记错,陈将军的爷爷便是死在那一战的,对吧?”

    归德大将军陈林行礼道:“难为家主还记得,先祖的确死在那一战。”

    “陈将军,先辈守护之恩,计元没齿难忘,来日北周平定,计元一定追封陈家先烈,一定不会亏待陈将军。”赵计元遥遥抱拳,给出承诺。

    陈林高声道谢。

    “诸位,六十年前的事,不能就这么算了,先辈的血不能白流。这些年来,计元一直在布局,为的就是报仇雪恨。相信大家也听说了靠山王姬玄典身死武当的消息。”说到这里赵计元略作停顿,目光扫向四方,突然抬高声音道:“没错,那姬玄典就是计元杀的,就连那姬存秀也是计元派人所为。计元不怕别人骂作乱臣贼子,也不怕天下读书人的口水。计元怕的是先辈不甘的英魂,怕的是先辈流血之后,赵家依旧苟延残喘寄人篱下。”

    北地五月还算清凉,微风带着赵计元的话语声,抚过每一个将士的耳朵,也吹进每一个将士的心。

    本以为是谋逆之举,没想到会有报仇一说。

    沉默的七万人看着赵计元,无人敢发一声。心中却在震撼赵计元的话语,一个靠山王,一个北周皇帝都被他做了,那这北周岂不是他的囊中之物?

    赵计元仰头看向天空,不知在想些什么。

    突然赵计元拿着头盔狠狠拍打自己的胸口,头盔与胸甲撞击发出清脆的精铁交击之声,继而全身甲胄哗哗作响。

    连拍三次之后,赵计元扔掉头盔,拔出腰间佩刀,举过头顶,高声吼道:“前仇旧怨,血债血偿。”

    这声没用内劲发出的高吼语带嘶哑,颇有几分撕心裂肺的味道。

    归德大将军陈林悍然拔刀符合道:“前仇旧怨,血债血偿。”

    身后人马同时拔刀,刀身反射着阳光格外刺目。

    “血债血偿”

    “血债血偿”

    “血债血偿”

    士气高涨的七万人齐声高吼,高平城中百姓全都停下手中动作,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虽然看不见,却能想象得出,那地动山摇的画面。

    赵计元满意的点点头,收刀入鞘,右手内劲一吸,丢在地上的头盔飞入手中。赵计元郑重其事的戴好头盔,对着身旁的传令官轻声道:“全军开拔,目标襄平。”

    裴宋两家覆没之后,如今的南楚世家唯有齐家还屹立不倒。

    只是如今不倒的齐家也是岌岌可危,齐玄远的事令的齐家上下惴惴不安,生怕陈友谅迁怒齐家。

    齐家在南楚的地位尊崇,但比起赵家在北周,李家在西蜀,独孤家在西梁的地位却是不如。这三家听调听宣全凭心情,想听就听想不听就不听,齐家却是没有这待遇。

    齐玄远的事传遍天下之后,不管在江湖人看来是多么可歌可泣,在齐玄策看来却是把齐家逼上绝路。

    为此齐玄策先后三次上书请求贬去首辅之位,想要以退为进,在陈友谅心中留个好印象,给齐家留点颜面,也给齐家留下希望。

    自己退总比被陈友谅降罪要来的好一些。免得陈友谅秋后算账,到时候就不是丢官位那般简单。

    每每想到河西岭南,齐玄策都是彻夜难眠。

    可惜这三次上书,陈友谅都没有批复,既不答应,也不拒绝。

    这一日,齐玄策正想第四次上书请罪,没想到陈友谅便派人请他入宫。

    年过五十的齐玄策这些年过的还算春风得意,首辅的位置坐的稳如泰山,齐家门客家臣在南楚军政两方皆任要职,连带着齐玄策说话的底气都足了几分。

    人言朝中有人好办事,如今南楚三分之一的重臣都出自齐家,这哪里还是好办事那般简单,说句不好听的话,他齐玄策放个屁,朝中都会有三分之一的人符合。

    可惜齐玄远大逆不道的行为和裴宋两家的灭门,让齐玄策再也没有春风得意的资本。同是传承千年影响深远的裴宋两家陈友谅说动就动,半点不顾后续影响。

    半个月来,撞死在皇城之外的读书人不下五十人,都是裴宋两家出来的家臣门客。俱是以死相谏,想要逼迫陈友谅杀了周延年和李莫升这两个刽子手。

    还有更多的读书人扬言不杀周延年李莫升足以平民愤,大楚已失民心,灭国之日不久。

    大楚读书人南来北往全都往天下城汇聚,这些被陈友谅骂作外坚中空伪君子的读书人想要以这种方式向陈友谅表达不满,想要告诉陈友谅,他不该动裴宋两家,不该动天下读书人的脊梁。

    朝堂之上对陈友谅不满的也大有人在,理学大家雄白昱带头撞死在金銮殿上,临死前大骂陈友谅昏庸无道。

    这几日,金銮殿上,已然有七人身死,七人都是大骂着陈友谅,怒目而死。

    这些人也勉强能算读书人的脊梁。

    齐玄策进宫的时候,陈友谅正在后花园品茶,一同在的还有那重回朝堂的徐飞将。

    陈友谅亲自给齐玄策倒了一杯茶,吓得齐玄策跪在地上,久久不敢起身。

    陈友谅坐着,徐飞将站着,齐玄策跪着。

    南楚最有权势的三人,相对无言。

    五月的江南,天气已然炎热,跪在地上的齐玄策汗如雨下。

    “玄策,自打你接任首辅,也该有十几年了,这十几年,朕对你如何?”陈友谅把玩着手中价抵千金的茶杯,不动声色的问道。

    诚惶诚恐的齐玄策小心翼翼的答道:“陛下待臣恩重如山。”

    陈友谅不置可否的轻笑一声,道:“好一个恩重如山,如今朝堂之上,你齐玄策有多少心腹?”

    齐玄策埋首在地,不安的答道:“陛下,这些人虽是出自齐家,但对于陛下却是忠心耿耿。”

    “忠心?怎么个忠心法?像雄白昱那般骂朕昏庸无道?”陈友谅嗤笑一声,满脸尽是不屑。

    炎炎夏日,齐玄策只觉坠入冰窖,浑身发冷,高声呼道:“陛下…………”却是没有下文。

    徐飞将站在一旁,感同身受,现在的陈友谅比起往日的陈友谅好像不再是同一人。

    陈友谅看着跪在地上的齐玄策,平静道:“小齐,你爹当年对朕确有大恩,朕也不是忘恩负义之辈。所以你齐家朕不会动,齐玄远的事你也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朕不会牵连你。”

    “多谢陛下。”齐玄策稍微心安,急忙谢恩。

    “小齐,齐家朕可以不动,但那些听命与齐家的人,却必须要有人帮朕动一动,你觉得谁来做比较合适?”陈友谅旋转着茶杯好似不经意的问道。

    齐玄策冷汗再生,刚有的心安再次烟消云散,不敢答话。

    陈友谅这一次却没有生气,只是淡然的笑道:“以前觉得读书人都是伪君子,除开骂人没几分胆子,没想到雄白昱和那些撞死在皇城外的读书人给朕上了一课,这些读书人还是有点骨气的嘛!”

    无人符合。

    陈友谅依然笑道:“要是这些读书人只忠于朕,而不是做两姓奴才该多好?小齐,朕想开科取士,这一次,你不会再反对吧?”

    徐飞将心头一叹,陈友谅哪里是不动他齐家,开科取士动的是他齐家的根,也是天下所有世家的根啊!

    有了开科取士,天下寒门直接就能效忠皇室,那里还需要去世家做门客家臣以此来换取平步青云。

    早年陈友谅也提出过这个意见,却是被几任首辅反对,齐玄策的反应最为强烈。有了开科取士,齐家再想有朝中群臣三分之一出自齐家的局面就不可能了。

    这是齐家不愿见到的局面,也是天下大部分世家不愿见到的局面。

    跪在地上的齐玄策心中凄苦,若是开科,往后的天下再也不会有世家门阀一说。

    “陛下圣明,此乃天下读书人之幸。”前车已覆,齐玄策不愿重蹈覆辙,认命的拍着陈友谅马屁。

    心情大好的陈友谅开恩道:“起来说话,天气这么热,跪着挺累的。”

    不敢有半点不满的齐玄策谢恩起身。

    陈友谅站起身走下凉亭,徐飞将紧随其后。

    轻轻拍了拍齐玄策的肩膀,陈友谅略带感伤道:“小齐,有些事朕不得不做,三郎已去,朕连个信得过的文臣都没有,只能说这几十年,朕做的不好。大楚不该偏安江南,只要你尽心尽力如徐大哥一般,来日他徐飞将做天下的镇南王,你齐玄策就是这天下第一的文臣,你说好不好?”

    刚刚站起身的齐玄策再次跪下,高声道:“微臣明白。”

    北周赵计元,南楚陈友谅,野心勃勃的二人搅动天下风云,乱世将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