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皆大欢喜的开门红

晴了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biquge14.com,最快更新极品明君最新章节!

    “…皇朝宗室男孩七岁便可以授官,有的其系在襁褓中也有官阶,并领取傣禄:宗室之外,其它旁支、异姓、门客,都可以得荫补官。而如今我大明,比之前宋,怕是要更甚一筹。”王直的最后一句话,声音不高,可是里边透出来的蕴意,却让另外两名朝庭大员犹如在耳畔响起了惊雷。

    “呵呵,咱们大明朝,在洪武初,宗室加一块,不过五六十人,而至今日,却已有一千四百余人。光是亲王,便有三十四,与亲王同爵的公主三十三,光是这些亲王、公主之食禄,便共计十三万四千担。

    若是再计那些宗室郡王、将军、中尉、郡主、县主、县君拢一块大约也有一千三百余……”一说到了,身为礼部尚书的胡凝也忍不住头尖娄麻。

    “今岁,供给宗室的食禄,就已经达到了六十万担之巨,这负担,不可谓不小啊”王直端起了香茶抿了抿,悠悠地感叹道。

    “陛下素有大志,欲使我大明,远迈汉唐,我等身为陛下臣子,当为天下社稷,未雨绸缪才是。”杨洪点了点头。“老夫旧病之躯,再不复能为陛下沙场搏杀,不过,终该还是当谏于陛下,使陛下知晓我大明潜藏之忧患。”“也好,老夫正有此意,二位,不若我等一同往之,可否?”胡淡深吸了一口气,站起了身来。“我等皆是数朝老臣,都已经是黄土埋到了脖颈的将死之人,而今,陛下既有心,我等就算是把这把老骨头都卖与天子,也值了。”

    听到了这话,原本就已然动念的那王直与杨洪皆不由得相视一笑,齐齐领道“不错当今天子非是那守成之君,而是锐意开拓的世之雄主我等虽然老迈,却也当助陛下一臂之力,以全君臣恩义,再为天下黎庶,做些好事才是。”

    三日之后,朱祁镇明诏天下,今岁会试,也就是国家级的大考将除了照例录取贡生之外,另增设:明法、明史、明算、格物此四科。

    每科并没有限定录取的限额但是,却等于是给了天下的读书种子们更多的选择。当然,仍旧有许多的读书人对于这些新开科目哧之以鼻,认为这些科目,当不为天下士子所重。

    毕竟谁都更愿意把孔孟挂在嘴边,成天冲小姑娘显摆文采,哪里冲人一张嘴就讲法律,谈律令,更不可能张嘴就跟青楼的小姑娘侃价吧?

    至于格物一科,更是有不少的读书人连什么叫格物都不明白更不消说去考这一科目。但终究不管如何,终究还是有不少的读书人,或者说他们的兴致更偏向于这些在正统的读书人眼里看不起瞧不明白的杂科之上。

    毕竟一样米养百样人,要是天底下的读书人都只爱孔孟,不爱百家。那华夏文化传承到了后世,哪里还能闻诸子百家之名识诸子百家之言?

    所以,这四科的开设,终究是为大明的读书人们分流了一部份生源。

    而且除此之外,朱祁镇着令,在京师国子监与那南京国子监设置这四科的专职博士并且还特地交待,但凡是报读这四科者,皆由国家给予一定的补贴和优惠也就是说,他们只要愿意读这四科那么国家给予的补助,将会超过那些耍八股文的家伙们。

    另外,这四科之中,明法和明算以及格物此三科能够于国子监积累满学分毕业者,就算是考不上会试,没关系,国家会给你安排工作,可以到各个县州去当吏员,并且是按照你是学法律,或者是学算术的,分给你适合的岗位。

    这接二连三的消息,对大明各省的读书人们,着着实实地带来了不小的震撼和吸引力,毕竟,既能够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又能够由国家来养活自己,不需要担心自己的衣食住行,这样的好事上哪找去?

    更何况,天子的旨意里边还有一条,愿意读这四科的,只要你是童生的身份,就有资格报考。另外只要能够积累满学分,从国子监内毕业,就算是考不上会试,没关系,国家给安排工作。

    我靠,这等的好事,莫说是那些原本就喜欢这些被传统读书人鄙视为“杂学”的偏科生们眼前一亮,流泪满面,搂着红颜知已,把酒向青天仰空长啸,哥也有出人头地的时候了。

    就算是那些原本此此不屑的正统读书人们亦不由得把两眼珠子瞪得通红,满脑子的羡慕妒忌恨。奶奶的,你这个皇帝也太不像话了吧,

    都是读书人,凭啥他们待遇那么好?

    更是使得原本有些意志不坚定者,还有特别是清贫人家出身的读书人们都暗暗下定了决定,不管怎么的自己这辈子,予其去挤那扇怎么也看不到太大希 币的进士之门,还不如去弄弄这四科。

    不管如何,能够不需要担心衣食住行,只要能够用心好好学习,等毕业了国家还给安排工作,旱涝保收,一家子的未来都将能衣食无忧,那自己这辈子还有啥要舢没有了,或者说,对于现阶段的那些读书人而言,除了一部份,眼界甚高,鼻孔朝天,只读孔孟,张口孔子曰,闭口孟子云,就算是跟人单挑也要大叫士可杀不可辱的文艺青年。又或者是家中殷实,一心只想要弄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那些刻苦份子之外,大明朝大部份的读书种子,都让朱祁镇扔下来的几块诱饵给勾得心痒无比。

    这让那些不论是在京师或者是南京,又或者是在地方上的那些文武大员们,都不由得惊讶之余,暗暗地冲那朱祁镇翘起了大拇指,虽然朱祁镇这一招根本就是赤裸裸的以利诱人,但不得不说,这一招的效果却奇佳,如今虽然已经距离那会试不过半年,但是,各省的州县里的那些学子们,至少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开始关注起了过去,从来没有重视过的那些,被夫子们斥之为“杂学”的书籍。

    甚至有些在教私堑或者是族学的那些老师,也悄悄地捡起了那类书籍,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人,都坚定的非四书五经不读,而是要看,这个社会需要什么,大明朝,需要什么样的人材,那么,这些人,自然就会去主动的适应社会的需要。

    “…朕这么做,只是尝试科举变革的第一步,更只是,我大明帝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步。”站在那块立于那中海畔的那块斜空伸出的巨石之上,挥动着大手,一副犹如检阅千军万马的伟人表情与气势,让朱祁镇觉得自己在回到了京师之后,这半年来薄冰如履,小心翼翼的试探和深思之后,总算是找到了一个极佳的突破口。

    一……,

    而今,看起来效果不仅仅是好,而是效果奇佳,至少那些读书人对于朱祁镇这位大明天子是赞喻之声络绎不绝于耳,而朝中的文武百官们,亦对朱祁镇歌功颂德不已,反正不要钱的马屁话不砸白不砸。

    “陛下圣明。”那袁彬看着朱祁镇站在那块巨石之上大发感慨,不禁笑着道。

    “呵呵,朕哪里是什么圣明,只不过是比一般人经历得多一些,看得多一些,想得也多一些罢了,不然,朕怕是连个商贩都比不上。”朱祁镇习惯性地自嘲了一句。

    “陛下如此自谦也太过了,莫说是贩夫走卒,便是那些宣府的豪商巨贾,谁提及陛下您的大名,莫不是叹服不已,对陛下您的头脑和手段佩服得五体投地”卫铭童笑眯眯地道,这话倒是让在场的十数名侍卫和心腹官员都不由得暗暗领首不已。

    听到了这话,朱祁镇不禁笑着摆了摆脑袋。

    “好你个卫铭童,若是那些人听到这话,指不定心里边不屑的说朕在此自吹自擂呢,呵呵,若不是朕以势压人,这些与士绅,焉能乖乖与我商社联合?”卫铭童呵呵一笑,不以为意地道:“那是因为最开始,那些士绅并不信任官府,也不信任宣府镇能够一直长治久安,若非是陛下您亲自承诺…那些士绅焉能从之?不过后来,宣府商社越发的壮大,他们对于陛下的态度,自然也就是大大的改观了。”“是啊,说来,如今咱们宣府商社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在大明而言,可以算得上是少有了。”袁彬看到了那朱祁镇从那巨石之上轻轻跃下,迈开了大步,顺着那中海的湖畔缓缓前行,心里边亦不由得感慨时事变迁之快,令人着实瞠目结舌。

    且不说那朱祁镇在那瓦刺的苦难经历,单止说那宣府商社,原本,只是让所有人都看不在眼中,甚至觉得朱祁镇有些拿钱不当一回事的胡闹之举。

    可结果呢?如今的宣府商社,哪怕是不敢说是天下第一大商社,可在整个大明商业界,已然称得上是个中翘楚,原本只是局限于那宣府一地,可是如今呢,诸边锋的商家,几乎尽入社行商,而宣府商社,也几乎垄断了大明与草原之切的一应贸易,甚至还包括部份西域、西藏的贸易。

    而如今,听那哈铭的口气,似乎随着朱祁镇把目光投向了南方,宣府商社,已然开始悄悄地向着南方伸出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