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4爸爸不在家,儿子的损失更大

艳明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biquge14.com,最快更新好爸爸胜过富爸爸最新章节!

    第三篇第十章4爸爸不在家,儿子的损失更大

    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父亲的角色绝不仅仅是“经济赞助商”,父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和生活习惯的养成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然而,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淡出对孩子和女孩的影响强度大小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父亲角色缺失的情况下,男孩的损失要大于女孩。许多研究证实,父亲对男孩子智力发展的影响要比女孩大。

    由于男孩的天性中,大多具有喜欢模仿的特点,儿童早期男性观念与行为的获得,很关键的就是观察,模仿父亲的语言与行为,并接受家庭特别是父亲对其男性化角色的规范影响。

    如果在男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角色总是缺席,他在一个相对柔弱孤寂的女性世界中浸润得太久,身上与生俱来的雄风会随着模仿天性的驱使,一点一点地被侵蚀,不知不觉之间便朝着女性化的倾向发展。

    另外,研究表明,男孩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时间越长,其性别角色越容易混乱。有位心理学家调查了上海市部分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发现有13.9%的学生希望自己是异性。其中大部分是男孩,他们很多人在三岁时开始有自己是异性的想法,到了青少年期开始显现并表现得尤为突出,对自己生理上的性别不满意,讨厌自己的身体,强烈要求改变性别,在日常生活中还会穿着异性装束,言谈举止如同异性一样。而绝大部分这样的孩子,都很少与父亲接触。

    然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环境中,许多父亲将越来越多的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力争在社会上出人头地,而对家庭里的事,特别是有关孩子的教育方面的事投入精力和时间太少,孩子成长在母亲、奶奶、姥姥的怀抱中,幼儿园、小学也都以女性老师为多,这种从女性怀抱中走出来的孩子,大都不自觉地以女性形象规范自己,性格做派也在潜移默化中向女性靠拢……孩子的成长的环境颇似温柔陷阱,软化了孩子成长应有的个性和棱角。

    在这种背景下,近几年,“阴盛阳衰”“男孩女性化”的现象日益严重。男孩子似乎越来越阴柔,身上的男子汉气息日益减少。

    人们对男性角色的期望,决定了一个男子汉必须鲜明地区别于女性的特征,并能够充分展现一个男人阳刚和雄性的特性。一个哲人曾说,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而我们要说,一个失去男性雄风的时代将更黑暗和可怕。

    生活中常听到有人说:儿子特别胆小怕黑,怕生人,怕一个人呆在屋子里;特别爱生闷气,爱哭哭啼啼、爱照镜子等等。还有很多男孩子特别爱化妆品,性格特别孤僻,不愿、而且不敢和小朋友交往……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让父亲回归到家庭教育中。美国教育家杜布森博士认为,父亲应该承担起塑造下一代男人的主要任务。不能把孩子完全交给母亲、幼儿园女教师,要多拿出时间陪陪孩子。父亲为此有可能会牺牲部分事业与社交,但却能得到更伟大的成就——造就一个出色的孩子。

    革命导师马克思读起书来如痴如狂,但回到家中,他却是一个很称职的玩伴。在马克思的家庭里,父母和女儿的关系真挚融洽,充满了人生的乐趣。在孩子们还很小时,马克思常利用工作的闲暇和孩子们一起做各种游戏。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把椅子摆成“马车”,然后把父亲“套”在车前,孩子们挥舞着“鞭子”,“车”上“车”下一片欢腾。“爸爸是一匹好马”,这是孩子们对父亲的评价。

    在马克思家里,星期日是属于女儿们的。每逢星期天,即使再忙,马克思也总是放下紧张繁忙的工作,听孩子们“指挥”。一次,恩格斯来到马克思的家里,见他正在聚精会神伏案工作,便赶忙提醒他说:“喂,你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马克思一听,愣了一下,拍了拍脑门,微笑着说:“啊,对了,今天是星期日,星期日应该属于孩子!”于是,马克思放下工作,和恩格斯一起,有说有笑、高高兴兴地领着孩子出去郊游了。

    有多少父亲能比马克思更忙碌呢,无论自己平时工作多忙,每周或者每天都要抽出时间跟孩子们在一起,陪伴他们成长。这不仅仅是享受天伦之乐,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你是多么在意并且关注他。

    事实上,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孩子总是希望自己的身边有一位优秀的男性作为榜样供他效仿。而父亲恰恰是其最好的人选。杜布森最信奉这样一句话:“让一个孩子和一个合适的男人在一起,这个孩子永远不会走上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