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14.com,最快更新重生之围棋梦最新章节!
当李小强终于找到机会对攻后,除了不知道钱于平是什么心情外,观战的棋手个个都显得兴高采烈。
国内比赛就是这样,大家没有什么明显的倾向性。谁赢谁输和自己关系不大。这就好比一群看热闹的人,大家当然希望场面越火爆越好。
李小强下了一步“抢攻”的棋,这步棋谈不上是什么好手。和“妙手”那更是连边都挨不上。他只是找准机会,让棋盘上出现了非常混乱的局面。但必须承认,当棋局进行到这个时候。李小强确实实现了自己赛前制定的策略,,他让对手无法舒舒服服的“控制”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李小强的战略意图是成功的。
当然,李小强实现了自己的意图,但并不代表这盘棋他就已经获得了优势了。在李小强的计划中,采用这样的办法,也许可以抑制对手的特长,限制他的发挥。但李小强自己,其实也是不擅长这种下法的。
李小强认为,自己目前还处在一个涨棋阶段,在这样一个时期,尝试各种《 各样的下法并不是什么坏事。从本质上来说,李小强是个爱棋的人。心里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大凡顶尖棋手,往往都个性十足。对自己喜欢的下法,对自己坚持的围棋理念,往往都不会轻易改变。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所谓“棋风”。
李小强是一位业余爱好者出身的,在他的内心里,对各种棋风并没有什么偏见。比如他喜欢武宫的“宇宙流”,但是他对赵治勋和陈小强的“地沟流”也不会存在偏见。聂旋风那种行云流水,大气磅礴的下法他喜欢。李石头那种阴气森森的鬼魅下法他同样不排斥。
正因为李小强是纯粹喜欢围棋的人,当他这辈子选择围棋后,那他心中就有个梦想,一个“博采众长”的梦想。李小强甚至认为。这样一个想法,应该也算是自己的优势吧。
围棋这种东西,其实是非常讲究“童子功”的。和其他孩子相比,李小强虽然在刚起步的时候,他的起点要高一点。但因为他的心理是一个成年人,他的杂念肯定比其他孩子多。这对水平的提高其实是不利的。但李小强就有这样一个优势,他的心中并没有什么偏见。
就拿他和常韧圣来比较吧。常韧圣刚学习围棋的时候,他还在一张白纸,什么是“好的下法”,他的心中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他就是在不断的学习和提高中。慢慢形成自己的围棋理念。这样一种东西,胜在纯粹,缺点就是比较固执。根深蒂固的东西,是没那么容易轻易改变的
但李小强不同,他是一个“回炉”重新修炼的人。在“纯粹性”方面,他当然不能和其他人相比。这样一个缺点,他必须依靠自己对围棋的热爱来弥补。在他“回炉”的时候,他已经接触过各种流派的围棋了。因此在他的心目中,怎么样才能够把各种特长融会贯通。成了他的主要选择。或者说是他的野心。
表面上看,李小强的思路好像更先进。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大部分情况下,能够博采众长总是好的。但围棋比较特殊。因为围棋实在是太博大精深了。绝大部分棋手,哪怕他是“专修一技”。也无法在这个领域达到最顶尖的水平。就像李石佛那样,他好像就是“专修一技”的。内功精纯。当他就把这一门功夫修炼到“独霸天下”的时候,他就成了一代宗师。
李小强这种想“博采众长”的思路,他的想法可能算好。但是最后的效果怎么样?现在没有人能知道。李小强自己也不知道。很可能也是一种好高骛远的想法。最后练成一个“四不像”,然后贻笑大方,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考虑到围棋的复杂性。李小强甚至认为,这种可能性其实更大。
尽管如此,李小强还是想选择这样的道路。首先一个理由,那是他对自己的围棋天赋没信心。内功练得再精纯,他也不认为自己能够在这个方面超过李石佛。第二个理由,那当然就是重生者的心态。自己既然选择了围棋这条道路。不把围棋的各种精彩切身感受一下,内心肯定是不甘心的。会觉得这一辈子白活了,对不起重生者这个称号。
比如今天这盘棋,李小强选择这样的下法。固然有“抑制对手特长发挥”的思路,但从比赛的角度来说,李小强的选择算不上明智。因为这样的下法,李小强自己同样不擅长。对手可能会措手不及,但李小强自己的风险更大。他同样没有任何把握。
但李小强就是会选择这样的下法。在很多时候,围棋中不同的思路和下法,仅仅依靠打谱和学习是无法领悟其中奥妙的。你必须去试着尝试,必须在比赛的氛围中去实践。你只有这样做,才可能有切身的体会。才可能在磨砺中获得领悟。
今天这盘棋,就是李小强的尝试之一。重生以后,李小强一直认为自己很幸运。比如同样是和常韧圣相比,他在目前这个阶段,他是没有多少这种机会的。
比赛在一步一步的继续,棋局后面的进行,好像就完全进入了未知领域。这样的局面,就很容易双方都“错进错出”了。当然,这样的“错进错出”不是指具体的手段,而是在判断上,双方都可能错进错出。
由于棋盘上的头绪太多,双方都有很多块棋没有完全安定。在这样的局面下,棋盘上可能就没有一条很清晰的“主线”不例如李小强在后面下了一步棋,从表面上。他这步棋没有什么问题,他在补强自己一块弱棋的同时,还在威胁对手的另外一条大龙的安全。但是从全局来看,他这步棋是不是就一定正确呢?恐怕也不一定。
在局部来说,李小强的具体手法可能没问题。但是从全局来说,他这步棋可能就见小了。李小强之所以下这步棋,是因为在他的判断中,这步棋是“最大的”。也可能是“最急的”。但是在棋盘上,完全可能存在另外一步更大更急的棋。头绪一多的话,存在几步差不多的大棋都有可能。只是按照李小强目前的水平。他还不能完全判断清楚,不能完全分清楚其中的轻重缓急。
同样的道理,钱于平也可能判断不清楚。他当然也有下错的时候。例如刚才那个例子,如果他的判断和李小强是一样的,那么他就会跟着应。这样李小强就占便宜了。如果他找到了那步更大更急的棋呢?那李小强可能就要吃亏了。
类似于这样的判断,别说是现在的李小强和钱于平了。就算是很多顶尖高手,也未必能够完全判断正确。例如对于围棋中很多的局面,顶尖高手也会争论不休。他们都会认为自己的选择没问题。而其他人的选择是错误的。在这里面,除了有所谓的“棋风”问题。高手之间判断上的差异,恐怕也是主要原因吧。
有一次,藤泽秀行和武宫正树在争执某一个复杂局面的具体下法。两人都认为自己的下法是正确的,在那争论不休。就在那时,正好赵治勋走过去了。两人于是叫他过去看看,评评谁的意见更正确一点。谁知赵治勋在分析了整个棋局之后,毫不客气的将两个人的意见都否认了。他直接给出了第3种选择。
真要说起来,藤泽秀行先生和武官正树先生。他们俩在围棋理念上还是有很多想通之处。自然而然,赵治勋先生的选择,那肯定是入不了他们法眼的。赵治勋的第3种下法,就这样被他们直接“鄙视”了。当然。赵治勋也肯定不会和他们争执:
“我理解你们的下法,也清楚你们的思路。但是我认为,围棋这种东西,并不是只有一条道路的。。。”
当比赛进入中盘阶段以后。场面可以说是异常火爆。两个人的很多招法,也引起了研究室棋手的阵阵惊叹。当然,说“阵阵惊叹”肯定有点夸张了。两人更多的选择。可能引起了马小飞刘大锤他们的质疑。当然,由于他们也可能判断不清楚,因此他们不会直接发出质疑的声音。在很多情况下,是用“惊叹声”代替“质疑声”而已。
晚上6点多钟,这盘棋终于走到了终点,很多棋手也纷纷涌进了对局室。的确,在这盘棋中,有太多的未知因素了。很多人都迫切希望弄个明白。
对局室内,钱于平满脸通红。他口中连称幸运:
“呵呵,运气,真是运气,到现在我也没有搞懂,这盘棋我是赢在什么地方。完全没想到小强会用这么激烈的下法。比赛时我出了几身冷汗啊。。。”
李小强静静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脸上也看不出多少的懊恼和失落。在距离“天元赛”挑战权还有一步之遥的时候,要说他输棋就没有一点郁闷,那也是不可能的。但总体上来说,李小强也认为自己正常的发挥了自身的水平。对局刚结束的时候,他也找不到自己明显的“败着”。
钱于平是“不知道自己赢在什么地方”。李小强也是一样的,他是“不知道自己输在什么地方”。那么自然而然,赛后复盘的时候,两人都希望把自己的迷惑解开。等马小飞刘大锤他们进来后,一帮棋手进行了长时间的复盘。
复盘的时间很长,在复盘的过程中,棋手们也各抒己见,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不过要说实话,就算是等到复盘结束后。大家的争执依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结论。换句话说,大家依然没有找到“败着”。
在这盘棋中,李小强最后输了4目半。大家在分析败因的时候,李小强一些不够精细的地方还是找到一些的。不过这种棋不多,可能也就一俩目棋。这些棋不是决定性因素。而真正起决定因素的,可能就是在中盘的某些选择中出了问题。但这些判断非常模糊不清,没有谁能够真正搞得清楚。换句话说,大家依然没有找到李小强真正的“败因”。
“归根到底,现在的我还是功力不足啊。”
这盘比赛结束后,李小强对于这个问题,也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从表面上看,李小强这盘棋的策略应该是对头的。他也没有出现很明显的漏着和失误。他的败因,很可能还是出在很多局面的“模糊判断”上。
李小强同时也清楚,对于这样的问题,仅仅依靠别人“教”是不行的。比如这一盘棋。就算有“棋神”在场,他可以很清晰的告诉李小强正确答案。但李小强依然不会有太多的收获。仅仅这盘具体的棋局,李小强可能搞清楚了。但下次碰到同样的局面,李小强可能依然会下错。
对于这样的模糊判断,需要的是自己的积累,需要的是自己的累积。等自己的功力逐渐加深,可能对很多局面就有更加深厚的理解。这样一来。做出的选择也就能够更加准确。当然,那个选择也未必就是标准答案。不过总能够更接近一点点吧。
李小强心里还清楚。“功力”这种东西,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但等是等不来的。除了正常的学习之外,高水平对手的磨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很多的职业棋手,他们都喜欢运用自己“赢棋的下法”。下哪一种类型的棋,自己可能更擅长一些,自己的胜率更高一些。那么就经常采用同一种方法。
其他人这样做,李小强当然是管不了的。但李小强认为。这样的做法,可能不适合自己。特别是在现在这个阶段,适当选择不同的下法。对各种各样的风格都有一点的了解和涉及。然后通过高水平的对局来检验,这样的话。自己得到的磨砺可能会更多一点。有了不同的体验,自己的“功力”,也可能提升得更快。
李小强确信,自己正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天元赛”结束后。89年的春节也马上就要来临了。不过李小强并没有马上急着回家过年。“富士通杯”4月初就要开幕。他还有10多盘的选拔对局没有开始下呢。2个多月的时间,中间还隔了一个春节。10多盘都是慢棋,这样的对局密度。应该也算是比较大的。因此正好趁这个机会,年前能下几盘就是几盘。
好在李小强不用担心无法安排对手。例如国家队的曹大方和钱于平,他们都是申城本地人。再加上俞彬等等棋手,他们也愿意趁这个机会多下几盘。一时间,李小强的选拔赛对局,甚至安排到腊月28。
在申城呆上这么长的时间,李小强倒也不会寂寞。他除了有比赛可以下之外。还有张志东等朋友。说到小的,他可以和常韧圣,邵伟刚他们混。说到老的,他也可以去找方老。继续去切磋他们的“八卦考据法”。
这一天,李小强手里拿着最新的一期“围棋”杂志在翻看。从这一期开始,李小强和方老的“考据”文章开始在围棋杂志上连载。由于用上了“国少队最新研究成果”的噱头。常韧圣他们的研究热情高涨。李小强这一招,其实学的是日韩围棋的做法。
例如韩国的“冲岩研究会”,他们在写技术文章的时候。就喜欢冠以“冲岩研究会最新研究报告”这样的名头,显得特别拉风。这样的话,不仅棋迷爱看,研究者本身,其实也特别有积极性。
这篇文章的工作量很大。李小强和方老计划,需要花个几年时间,才能在杂志上连载完。好在明代早期的棋谱,没有明末和清代那么多。李小强和方老也不会求大求全,尽量挑选有代表性的棋谱去研究,在研究的时候尽量客观一点。这就是一老一少两个人的态度。
即便如此,两人在很多问题上,还是会产生很多争执的。
到目前为止,杂志上虽然只登载了第1期,但方老的文章,其实已经把明代中期以前的内容写完了。在这一时期内,中国古棋,其实就是“三大派”的时代。当一个阶段告一段落后,文章照例要给出一个总结性的东西。或者是给出一个看法,或者是下一个结论什么的。
这一天,方老就是拿出自己的文章给李小强看。他想听听李小强有什么看法。当李小强看了方老的结论后,他眉头紧锁,他不同意方老的看法。他直截了当的对方老说道:
“方老,在这个问题上,我不同意您的看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