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六章 北伐与天下一统

刺桐2016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biquge14.com,最快更新诸天之逆天改命最新章节!

    汝阳王察罕帖木儿一死,蒙元唯一拿的出手的战将也没了,没有人能阻挡杨信一统天下的步伐,杨信当即在襄阳称王,立国号为汉,史称大汉第三帝国。

    然后,杨信北伐。有东征、西讨、南下的案例在前,此次北伐也是极其顺利,虽然蒙元在北地的统治力极强,元惠帝也不甘心失败,不断地抽调精锐骑兵,想要借助北方原的地利之势,借助骑兵来无影、去无踪的机动能力,不断地迟滞、阻碍杨信北伐军的步伐,顺便找出露洞和弱点,趁杨信的北伐军松懈时进攻。

    但是,想法挺美好,现实挺残酷,加特林重机枪的出现以及大量装备部队,彻底打破了蒙元骑兵的神话,也彻底终结了蒙元骑兵的优势。

    杨信的北伐军始终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地横推。

    即始蒙元大军借助城池之地利防守,但随着火枪、火炮和加特林重机枪的应用,传统的攻城战已经不复存在。面对据城而守的蒙元大军,杨信的北伐军先是集中火炮猛轰,轰开城墙之后接着轰,然后再让仆从军进入城池与据城而守的蒙元士兵打巷战,而杨信的北伐军则占领城墙,居高临下的射击。

    如果碰到城坚墙厚、类似襄阳这样的军事重镇,火炮轰不开,北伐军便会变工兵出兵,挖地道至墙根下,然后埋上炸药,用火药攻城。

    火药的应用大大加快了攻城的速度,天下的坚城在炸药和火炮的攻击下,显然脆弱无力。

    至此,无论是出城浪战,还是据城而守,蒙元大军都不能阻挡杨信北伐军前进的步伐,再加上北地所有城池之中,反蒙元者数不胜数,杨信又及时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各地纳投名状、投城以迎王师者无数,元惠帝见大势已去,直接率领本部兵马逃回草原。

    杨信大军一直追,直至追到蒙元大军逃回草原深处。

    至此,杨信完成了神州大地的再一次统一。杨信直接定都顺天府,待天下初定之后,杨信开始肆意大封功臣,但凡有点战功的统统分封,并允许其开藩建国。

    当然,开藩建国之地并不在华夏,而是在海外、在神州大地之外。着重被分封的就是草原,杨信一口气分封了三百多位草原王。将整个草原划分成三百份,要想在草原开藩建国,就必须得灭掉残存的蒙元势力。

    这三百位草原王只得联合起来,组建起六支大军,向着草原深处开拔,不过,这六支大军也没有冒然前行,而是先行占据了河套地区,而后步步推进,每到一地,必须建城建堡,然后以城堡为据点,不断地吞食蒙元残兵。

    接下来,杨信接着分封,将江湖门派等统统封往海外,让他们在规定期限外去海外建国。

    天鹰教就被分封在了琉球之地;峨眉、崆峒和华山就被分封在了倭国;明教则被分封在波斯,也就是察合治汗国境内,杨信的意思就是让明教这种极具宗教色彩的门派去祸祸其他国家。

    杨信将神州大地所有跟他不是一条心的势力分封出去之后,开始休养生息,三百位草原王将战火烧向了神州大地之外,神州大地获得了难得的喘息时机。

    杨信开始内修文政,不过杨信并没有独重文政,而是文武并举,其实杨信还是侧重于武,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中小学军校,又在顺天府设立了九座大学军校,杀胡令和军功爵位制一直没有撤销,一直在沿用,在杨信的计划中,杀胡令和军功爵位制度永不撤销,永远会一直沿用下去!

    有神州大地做为三百位草原王的后方基地,三百位草原王可以放心地杀向草原,在短短的二十年的时间内,为祸中原大地的蒙元骑兵被这三百位草原王打的不是投降,就是被硬生生地赶到了察合台汗国。

    而后,经过二十年修养生息的神州大地,动员全国之力开始了西讨,这一次西讨比蒙古时代的长子西讨走的更远,在火炮、重机枪、火枪等强力武器的攻击下,西方各国一战即溃。

    这一次,杨信并没有对这些国家赶尽杀绝,而是采用了汉武帝的推恩令,除了将军功贵族分封出去外,还将这些国家拆成七零八落的小国家,让他们再也没有做大做强的可能。

    杨信并没有御驾亲征,而是迎娶了赵敏,这也算安抚了残存的蒙元部落,同时,杨信发动力量,寻找到周芷弱、殷离、小昭,纷纷将他们纳入后宫,即使古墓后人黄衫女、紫衫龙王黛绮丝等江湖上数得着的女侠,也没有逃脱杨信的魔爪,被杨信充入后宫。

    剩下的时间,杨信一边大被同眠,一边修行武学,同时,尽起全国之力,效仿二战之后的华夏,大力建设学校,全面普及教育,进行九年义务教育,免除了学生的学杂费,同时不再以独尊儒术,而是让百家争鸣,当然,说是百家争鸣,不如说是文艺复兴。

    儒家所学,统统划归为语文,然后杨信编纂并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自然等学科,可谓是将杨信的底子掏了个精光。

    这件事不但将杨信掏了个精光,也将大汉第三帝国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底子也掏了个精光,好在,大汉第三帝国还可以从那些被分封在外的藩国汲取营养和利益,单凭这一举措,就能使新兴的帝国亡国。

    万事有条不紊地进行,杨信也开始有了子嗣,有了子嗣后,杨信并未安排老师教他们,曾有儒家子弟不甘话语权被剥夺,想通过教育杨信的下一代在未来争夺话权,杨信直接不许,然后待自家子嗣到了入学的年龄后,直接让其隐姓埋名,进入学校学习,其母妃允许出宫照料孩子,当然也得隐姓埋名。

    杨信的子嗣按照各自的爱好选择未来之路,从政者,效仿华夏的晋升制度,先从乡镇做起,一步一步往上升,即使坐上帝位,也最多坐十年,然后自动退休,否则天下共击之。

    杨信又制定了种种措施和制度,尽可能地为这个新生的帝国打好基础,至于能做到什么程度,这个帝国又能走多远,那也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