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说:二娘的檀木梳(上)

蛋清咖啡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biquge14.com,最快更新巷说最新章节!

    水泊之处自冥阴

    肉包飘香十里亲

    木梳抚头本寻常

    怎料哀怨贯古今

    *********************

    水泊梁山位于华中之国东山省西南,四面环水,水内芦苇纵生,水草弥漫。古时是兵家必争之地,因其独有的地理位置,易守难攻,同时又是水路枢纽,粮草辎重必经于此,商事繁荣。

    泊内有一镇,唤名十里镇,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顾名思义,此镇不大,上下方圆不足十里,故而得名。

    不过呢,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因镇中有一食铺,虽不起眼儿,但里边做出来的吃食美味无比,日日飘香十余里,无数的兵老爷和商家在此歇脚儿,品尝此物。

    这可真不是吹牛,这店门口别说是找个座位,你就算站着吃,不排一个时辰的队,也别想足这口欲。

    这吃食到底是什么呢?凤心龙胆?那自不会!

    其实就是大馅包子,您可能会问了,这包子哪没有啊,还能做出个大天儿来?

    嘿,我告诉您,人家还真做出名气来了,皮薄大馅自不必说,十八个褶更不用提,就这用的食材你就不一定能找到。

    春分后第五日辰时的谷麦,用银刀割下,浸一个月的七味水,您就先甭管这材料是什么,肯定是祖传的秘方了。然后磨成面粉,老面肥发酵,揉成雪花般的面团备用。这用的香葱长于北疆的白常山脚下。

    您可能又得问了,这大葱哪可能长在那极寒之地啊,我不说您孤陋寡闻,稍稍一句见识浅薄吧。这世上还真有一种葱,喜冷嗜阴,当地人叫成“寒葱”。

    做包子最重要的肯定是肉的用料了,这可就没人知道了,可能是这家包子铺压箱底儿的食材,从来没听人说过,有人说是獐兽和鹿肉的混合,也有人说是深海鱼的肚口和雏鸡胸脯肉的结合,咱就不猜了。

    总之,食客对于到底用什么肉并不关心,好吃就行!

    这么地道的包子铺,谁开的呀,一定是一个饮食界的奇才,那我和您说了,还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女流之辈,长相马马虎虎,这包子西施是够不上了,当地人都叫她包子二娘。

    “今天啊,咱们就说到这,想听后话,明日您起早儿!”说书人一扣“止语”(类似惊堂木的小木条),这段书就算齐活儿了。

    林月梅咂了下舌,每次都是,听到关键点,就收了。

    不过还好的是这街头巷尾的茶馆,甚是便宜,十块钱,喝俩小时,能蹭点干果,中间还来段说书的,已经挺划算了。

    按理说这听书听相声看京剧什么的,应该和年轻女孩子扯不上,尤其这刚满二十的黄花大闺女,可月梅这丫头,打小儿还就喜欢这口儿,之前完全是受票友爷爷的熏陶,后来可能和她的工作性质有关了。

    你问她干什么的?

    她在一家古玩店当学徒,奇葩吧。

    毕竟古玩这行当和历史文化,民俗都有很大的关联,多被熏陶下,倒也不是什么坏事。

    听完书,月梅哼着小调,径直走向工作单位,“紫珍阁古玩店”。

    这一说起古玩店,大多以阁啦,轩啦,堂啦,厅啦做名,主要的用意是显得雅致,就这“紫”一字起的就甚为得体,古时紫为高贵,不染尘俗之解,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紫禁城了,霸气吧。

    掐指一算,今天正好是月梅在这里工作整满三年的时间,俗话说三年出师,五年起铺,十年就可以收徒了。

    这当口,月梅别提多高兴了,倒不是什么出不出师,这学徒和正式工的薪资待遇那可是天壤之别,不过呢,师傅在她刚入门的时候就定下了规矩,三年一到,会有一个考试,通过了,方可出师!

    这不,月梅今天是又喜悦,又紧张,第一个来到了店铺里。

    真是巧了,平时几天都来不了一个客人,今天月梅是刚进店没多久,就进来了一位。

    这古玩行当,讲究五个字:瞧、触、嗅、比、说,这每一条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

    这“瞧”和“触”好理解,那是要求眼准,手灵。

    “嗅”呢,多用于出土的老件儿,因为埋藏的时间不同味道也不尽相同,厉害的老行家不用问,闻一闻,就能知道这物件的朝代,这叫“盲嗅”。

    “比”呢,就比较难了,要饱览群书,见多识广,这样才好做个比较。

    这最后一个“说”,按理不应该归到这几个字里来,因为这主要指的是做买卖的技巧,很多玩意以次充好,全靠一张嘴了。所以说这行当不好干,属于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那种吧。

    “哎呦喝,怎么就一个黄毛丫头,掌柜的呢?”进来的那人惊讶地说道。

    “您好,老板还没到,您是?”月梅一边轻声问着,一边打量着眼前这个人。

    只见他眼小鼻子大,唇厚耳朵薄,身长胳膊短,一脸的猥琐,一身的烟味。扔到人堆儿里,估计他妈都找不着。

    “我这有个祖宗传下的老物件儿,本想让掌柜的给掌掌眼,估个价,可他不在,你这么年轻,估计也没这眼力,我下次再来吧。”

    “哎,哎,大叔,您可别小瞧我,我可是我师傅的首席大弟子,这平时瞧货都我来,他早就金盆洗手了,您这要是一眼货,我一个子儿都不少您,但要是新加坡(行话,同新假破),别说邪价儿,就是白送我也不要。您可别在我这埋地雷,我虽没吃过仙丹,但也绝对不是个棒槌!”

    这一嘟噜行话说的那个大叔一愣一愣的,眼前这小妮子,看起来没多大啊,这道行不浅呐。

    “得嘞,您给掌掌眼,我这可是一等一的开门儿,价儿低了我可不出手!”大叔说完,从挎包里取出了一个精致的木盒子,做工倒挺漂亮,可就是太新了,一看就是刚出厂的一件工艺品,哪是古董啊。

    “您这宝贝我可看不好!”(行当里,如果认为是不值钱的玩意,又不方便和卖家说,一般会这样客气地表达)

    “嘿,嫩了不是!您得看瓤儿啊,这皮儿又不是我的宝贝!”说着,他把那个木盒打开了。

    一把檀木梳映入眼帘。

    只见这木梳,雕龙刻凤,做工极其考究。

    油亮的木齿,根根耸立。梳柄处,还系着一条鲜红的樱穗儿,不过看这颜色并不纯粹,像是什么颜料抹上去的。

    整体来看,这梳子有点价值,绝对不是做旧或者高仿一类,至少有个几百年的历史了。是个好玩意儿,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梳齿儿却少了一个,有点残缺。

    月梅带着手套,将梳子拿在手中,不断地翻看,突然发现在木梳另一侧,炭火灼烧出了两个字:二娘。

    她有点惊诧了,这不就是今早说书先生讲的人物么?不过她转念一想,这杜撰的巷尾杂谈怎可当真,不过是巧合罢了。她正要再询问些这把梳子的来历和蛛丝马迹,师傅进来了。

    “这玩意儿,我们不收,你拿回去吧!”师傅斩钉截铁地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