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李亦儒的惊天观点

鲜谨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biquge14.com,最快更新巨星从诗词大会开始最新章节!

    阶梯教室里坐着100位从全国多所高中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这些学生都有一定之才,有着巨大的潜力可挖掘。

    20年后,可能很多人都成了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但是,真的能成为影响深远的大人物的,可能就那么一两个人。

    从各方面来看,李亦儒现在已经是半个人物了,至于还有谁能在未来脱颖而出,以目前的了解,校方暂时只看好唐中贺这个学生。

    但唐中贺和李亦儒的发展轨迹是不一样的,唐中贺极大可能是要从政的。

    当然唐中贺的背景,在场的学生并不知晓,李亦儒更不知道了。

    8点40,距离考试开始还有10分钟。

    《博雅杯》负责人董之鹏昂首走进室内,他面色极其冷峻,和在校长面前战战兢兢的神态截然不同。

    “咳,安静!我是《博雅杯》的负责人,董之鹏!”

    教室内,顿时静若无声。

    董之鹏道:“大家冲破重围,跻身于此,非常不容易。很高兴认识大家,但也很遗憾看到你们。”

    这话一出,学生们全都疑惑起来。

    董之鹏扫了一眼室内众相:“我校之所以举办《博雅杯》,是期望能自主选拔一批在人文方面具有较高素养和发展潜力的优秀学生。

    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对人类精神价值有所思索,有着广阔的视野,完满的人格,你们不仅要有着广泛的兴趣和博雅的气质,还应有着高洁的灵魂,只有这样的佼佼者,才能在未来做出划时代的贡献。

    很可惜,我们还没有看到你们未来的可能性时,就先看到你们人性的卑微了,我在说什么,在说谁,你们心里头知道!”

    那几个和出版社签约了的学生,心里咯噔一下。

    董之鹏说得并不过分,那几个学生的确在同年龄段里出类拔萃,但真没有那个水平和资格去出文学作品,他们差远了。

    《博雅杯》最强调的就是学生的品性,结果竟然有学生不知羞臊地拿自己的平常习作去出书混名利,这是富旦大学所无法容忍的。

    如果李亦儒答应出版社出作品的话,那董之鹏的话就得改改了,毕竟董之鹏觉得李亦儒的确是有这个实力出书的,其他废铁就算了。

    董之鹏只是提了一嘴而已,并未深说,毕竟出书虽然不妥,但是那是学生的自由。

    他又道:“今天考试,长达7个小时,七小时的时间内,你们需要在随机提供给你们的20道题目中,选择一道题目,进行文章创作。

    这是你们的最后一轮考试了,希望你们好运。”

    这时,《博雅杯》五位教授走进了室内,有学生会的干事负责将试卷分发下去。

    试卷放在了文件袋内,文件袋上没有任何信息,都是随机的。

    100位选手,每个人桌子上的题目,也都是不尽相同的。

    这次考核,教授们一共准备了200道题目,涵盖了文学、语言学、历史学、哲学、博物馆学等等。按照比例,随机组合,每张试卷20道题,20道题涵盖了国学的整个范畴,选手任选一道即可。

    所以,喜欢博物馆学的,一定会在试卷中找到两三道相关题目的,其他也是如此。

    文件袋静静地放在每个学生的桌子上,只有挨到9点整才能开封。

    台上那五位谈笑风生的教授,还有那个凶巴巴的董之鹏,成为了学生们关注的对象。

    郑潇潇教授跟大家聊着天,还不时地瞥李亦儒几眼。

    考试时间未到,郑教授突然下台,走到了李亦儒的桌前,低身笑问:“亦儒,你的电话号就是你的微信吧?”

    哇,好亲切啊!

    周边的学生都望向了李亦儒。

    李亦儒也很意外,他点头道:“对啊!”

    “那为什么,我加你了,你没通过呢?”

    “是么?”李亦儒连忙拿出手机,打开微信后,将微信界面面向郑教授,“加我的人实在太多了,可能忽略了,郑教授,实在抱歉。”

    微信界面上,通讯录图标上,红艳艳的数字分外惊人:+267!

    一共有267个人申请成为李亦儒的好友,郑教授便淹没在这些人中了。

    李亦儒忙道:“我竟然能有机会进入郑教授的通讯录,我好激动啊,您电话是167XXXXXXXX吧,我加您!”

    导师的电话李亦儒特意背过,就想着什么时候找机会拍个马屁,展示自己对导师的分外重视呢。

    李亦儒这鬼心眼啊,实在太多了!

    好友通过,郑教授这才转身离开,她是计划着考完试后,今天晚上邀请李亦儒回家吃饭的。

    为了这个学生,郑教授已经开始走家庭感化路线了。

    这样的学生必须得提前下手抢啊,不然落入其他几位教授的虎口中,看着他们成为了未来国学大师的授业恩师,她不得后悔死啊!

    其实,前天晚上她在饭店偷听李亦儒讲餐饮文化那一幕,她根本就没跟其他人提,她觉得,她已经率先确定了李亦儒的真材实料,在拉拢李亦儒这件事上,走到了其他教授的前列。

    另外几位教授也没觉察出郑教授的异常,毕竟这几位教授明白李亦儒值得每一所高校每一位教授争抢。

    9点刚到,董之鹏道:“考试开始。”

    一声令下,室内顿时响起了急促的撕开文件袋的声音,所有学生全部投入到了阅卷之中。

    几位导师则走下讲台,在教室内徘徊起来。

    李亦儒展开试卷,认认真真地扫了一眼,题目很简单,基本就是一本书的名字或者一段历史等,学生可以借此自由发挥,题目依次如下:

    1,《加尔文传》;

    2,伊阙之战;

    3,《出师表》

    ……

    扫了一眼题目后,李亦儒略略沉思,其实哪个题目他都可以写的,就是因为能写的东西太多了,反而犯难了。

    李亦儒多少有些强迫症,他就支着下巴想啊想,想啊想,无法抉择到底写哪个题目。

    林峰教授从他身边过去时,望了一眼他空白的试卷;

    商教授从他身边路过的时候,也皱着眉头瞥了一眼;

    王聪教授也是如此,董必胜教授亦然,至于郑潇潇教授就更别提了,眼睛都快掉试卷上去了。

    片刻后,林峰教授再次路过李亦儒身边,免不了再瞥一眼,林峰教授刚走,商教授再次走了过来……

    李亦儒的身边,特别的热闹!

    毕竟,除了急切地想看到李亦儒新的文章外,这几位教授还想通过这次考试,真正地衡量一下李亦儒究竟几斤几两!

    提交参赛文章,他们看到的只是成品,但这个成品背后究竟什么故事,他们并不知道。

    一些选手的参赛作品,指导老师都恨不得亲手帮他们写了,那文章中究竟有多少学生的智慧,这个真说不清楚。

    不过,这次考试,就是真正考核学生水平的时候了。

    而李亦儒那篇传遍网络并让无数学者瞠目结舌的文章,究竟是不是李亦儒亲笔所写,只要李亦儒今天一下笔,以这些教授的水平,可能看一页就差不多能弄明白。

    所以李亦儒成为了几位教授集体考察的对象。

    虽然他们从各种角度分析,都觉得李亦儒应该是这篇论文的作者,但是,又觉得一个学生的才华竟然能与教授并驾齐驱,这事儿诡异啊!因此,他们还是保持了适度的质疑。

    半个小时过去了,李亦儒依旧低头苦思,不知道写哪个题目。而此时一些学生已经动笔了。

    诸位教授在李亦儒身边来来回回的,坦白地讲董之鹏都有些看不过去了,心说你们的偏爱也太明显了吧?

    40分钟后,李亦儒终于下定决心了,他拿起中性笔,拔下了笔帽,随手往桌子上一丢,唰唰唰,写下一个标题《后出师表伪作之我见》!

    这个标题刚写完,商教授快步走来,仿佛还带着风。郑潇潇本来在最北面,见状也快步过来。

    她还得装作若无其事,不急不缓,就仿佛正常监考一样,是不经意地才走到李亦儒那边的,她觉得她是这么表现的。

    可是,董之鹏眼里的郑潇潇教授,健步如飞啊!

    董之鹏笑了,像李亦儒这样的天纵奇才,配得上教授们的格外关注,也实属正常。

    李亦儒下笔如有神,试卷上唰唰唰地落下他的字体:

    【摘要】关于诸葛亮的《出师表》,人们想起来是有前后两篇,如白居易的“前后出师遗表在”诗句。本文就能查阅到的资料来分析,我姑且判断,《后出师表》应系他人伪作,并非真正出自诸葛亮之笔。

    商教授看到了这一段,心里一惊:不用繁体字?怎么不用繁体字写了?繁体字更能展示一个人深厚的功底啊!而且,《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写的,开什么玩笑?

    李亦儒根本没时间观察身边的教授,他飞快地下笔,专注在自己的文章上面。

    [诸葛亮以其高风亮节,神机妙算,为后世景仰,妇孺皆知。其在文学方面的成就,首推为人称颂的《出师表》。传世的《出师表》有前后两篇。出自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被称为《出师表》,又称《前出师表》,其文辞恳切,意真动人,将诸葛亮一腔报国之情挥洒淋漓尽致。

    东晋史学家裴松之作注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引用东晋习凿齿的《汉晋春秋》的《出师表》,被称为《后出师表》或《出散关表》。

    《后出师表》经后世《资治通鉴》、《古文观止》等文选的选录,以及小说《三国演义的》的渲染,流传越来越广,影响力非常大。尤其篇中的“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一句,读之另人扼腕。

    然而《后出师表》经仔细推敲,无论是其出处、内容、文章风格都有诸多与史实不符合的地方。本文将就能见到的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可知《后出师表》应是他人伪作,并非出自诸葛亮之笔。]

    此时,李亦儒身边已经围着商教授和郑教授这两位了,但是这两位都不是历史教授,他们面面相觑,觉得李亦儒这个观点有点儿扯了。

    而且,国内就没有《后出师表》是伪作的观点,李亦儒这个说法,简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李亦儒继续挥毫而下:

    [首先,《后出师表》的出处存在可疑之处。《后出师表》得以传世,是因为裴松之作注的《三国志》对其的全文引用,引文源于《汉晋春秋》,《汉晋春秋》又引用的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大鸿胪张俨所著的《默记》。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以及后来编的《诸葛亮集》均未收录此表。

    陈寿是三国时期蜀地人,史学家谯周的弟子,谯周历任蜀国刘备、刘禅朝,降魏后,仍生活到晋泰始六年。他对蜀国的事情应该非常了解,对弟子陈寿的影响可想而知。

    且陈寿曾在蜀汉为官时就很注意搜罗故国旧事,如果诸葛亮有这样一篇陈述出师想法的表文,何以不是出自诸葛亮所在的蜀国的文集,而是出自远在千里之隔的吴都人张俨的《默记》?

    即使是当时没有发现,可在晋代魏之后,陈寿受命作蜀汉丞相诸葛亮故事以及《三国志》中再现。他在自己所编的《诸葛亮集》中共收录诸葛亮的文章?24篇,1O万余字,涉及书信,军令等方面,却唯独没有收录《后出师表》。

    《三国志》的《诸葛亮传》是陈寿投入精力较多的一篇,内容较多,篇幅较长。可同样没有收录《后出师表》,也没有任何涉及到此表的暗示性言语。

    众所周知,陈寿编史,选材可靠,态度严谨。他曾在上书晋武帝的书中说:“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所以明大道也。”可见一斑。

    《三国志·诸葛亮传》这既体现了陈寿编史选材的真实不隐晦,也可以看出晋初统治者对旧事的宽容态度。倘若诸葛亮有这样一篇力排众议,出师伐魏的表,以诸葛亮的影响力,必在蜀国引起轰动,谯周以及陈寿是不可能不了解点的。

    所以在收录诸葛亮作品的时候,必先核实而加以收录,即使当时没有收录,在吴国灭亡之后发现此表时,他也会给予充分的重视。

    另外,裴松之在注中也特别提到:“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可见直到南朝宋的时候,《后出师表》仍未收入任何的诸葛亮文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当时的编者都知道此表并非诸葛亮所作!]

    商教授和郑教授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他们突然觉得,李亦儒写的好像很有道理啊!

    其实,当看到李亦儒用简体字写作的时候,他们一时间是失望的,毕竟之前李亦儒那篇参赛论文太艰深了。

    可当看了李亦儒这几个段落后,两位教授发现李亦儒不再像《淺談黃庭經用韻時代新考》一文那么炫技了。

    眼前这篇尚未完成的文章,和之前的《淺談黃庭經用韻時代新考》一文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风格。

    《淺談黃庭經用韻時代新考》一文,仿佛生怕大众看懂一样,极其艰深晦涩,纯学术文章,而且竟用了繁体字!

    而眼下这篇文章正好相反,仿佛生怕大众看不懂一样!极力要把观点阐述给普通大众。

    两位教授觉得,李亦儒正在用平实易懂的语言,一个人人都能看懂的行文,来细致地讲述一个惊天的言论!

    只是这个惊天的言论,怎么可能是正确的?

    不可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