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36

南岛樱桃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biquge14.com,最快更新旺夫命最新章节!

    姜蜜发动的时候, 人在学堂的卫成在读书。

    四五月份天气挺好,虽然逐渐热起来,还没到难以忍受的程度。卫成穿着府学配发的制式长衫, 在桌案前坐得端端正正, 他在默读典籍的原文。就这些前人留下来的经典,每次阅读都会有些新的感悟, 卫成有时间就会反复去看, 有些读书人更喜欢和同窗友人沟通交流, 他出去论文的次数不多,经常是自己在琢磨,遇上难解的疑惑才会和一间屋住着的同窗讨论,或者求教学官。

    四月二十九这天也是。

    府学这边逢十放旬假, 翻过二十九, 三十号就可以休息。旁边已经有人在小声商量说明天干啥去,卫成好像没听见, 他很专注, 全部心思都放在面前这本书上。

    本来是这样, 看着看着,他胸闷起来,捂着胸口缓了一会儿, 还不见好。

    坐他右侧的同窗余光瞧见他半天没翻一页, 看过来, 问:“卫兄怎么了?”

    “胸口发闷, 不大舒服。”

    胸闷啊……有时候是会有, 同窗心想他可能太用功了,让卫成歇会儿,说正因为跟着就要上省城贡院应考才更应该保重,每届乡试都有还没答完就昏厥过去被官差从考场里抬出来急救的,要是因为身体不能坚持落了榜,得多难受。

    卫成嘴上道了声谢,心里却不觉得自己身子骨不好,他估摸是有什么事发生了。

    往常没有心慌胸闷的毛病,怎么今儿个发作起来?

    是不是家里头?蜜娘她……?

    一往这个方向去琢磨,他心里就更难受,想到就是这几天媳妇该生了,卫成真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家去。书也看不进去了,他坐都坐不住,心里难受了得有大半日才逐渐好转。

    傍晚的时候,和他住一个屋的看他站在外面空旷地方,皱眉瞧着西南方向。就跟着朝西南方望了望,没看见有啥,遂问:“卫兄在看什么?”

    “看我家。”

    同窗就想起来,卫成是松阳县人,松阳县的确是在那个方向,“家里有什么事?我看你惦记一天了。”

    “我妻姜氏头年六月尾怀了孩子,算日子,差不多了。”

    同窗想起来好像是有这么回事,之前听他提过,就冲他一番恭喜,劝说安心等等,只要孩子生出来家里总该往府城报信,等几天会有消息。

    跟他住一屋这个没说错,姜蜜把孩子生下来就已经是傍晚了,生下来之后她就疲惫的睡过去,她睡了,吴氏事情还多,她给收拾了一番,把砚台包好放在床里头,放好之后还担心媳妇睡着之后不安生怕她压着砚台,就在旁边守了会儿,看姜蜜一动也不动,才敢放心往灶屋去。她去炖汤,炖好等媳妇醒了才有得喝。

    她在灶上忙活的时候想起人在府城的砚台爹,她弯腰往灶膛里加了两根柴,就出去找上卫父。

    看接生婆往卫家来,村里就知道秀才娘子发动了,陆续有人来看热闹,刚才卫父在院坝下跟人磕牙,天黑了他才回到堂屋,吴氏看到他的时候他端着茶叶水在喝。

    “老头子你别光顾着自己高兴把三郎忘了,明儿个你往镇上去一趟,找到万小伙子,请他帮忙往府城递个话,告诉三郎他媳妇生了,是个儿子,生下来模样就很周正,看着俊得很。对了还有,家里糖要吃完了,你去的时候拿上钱,买点糖,再称几斤细白面,还有枣子……原先我生了大郎二郎他们坐月子的时候听我娘说,生个孩子亏自己,坐月这四十天不补起来以后啥毛病都可能出。我娘说但凡有那个条件,多炖几只鸡,多吃点肉,像鸡蛋面条这些都好。我们原先家里条件不好,我坐月子你都给我吃了不少蛋,现在条件好了,更不能亏她。”

    卫父听着头大:“你说这么多,我怕记不全。”

    “面条!枣子!糖!记住了没?”

    吴氏本来还想让他跑趟王屠户家,跟那边说有猪脚留一下,买回来给媳妇炖点花生猪脚汤。看他三样东西都能记不住,这还是等他从镇上回来之后再说。吴氏回灶屋看火去了,接着炖她的汤,屋里头姜蜜其实没睡多会儿就醒来了,刚睁开眼脑子还不清楚,过了一会儿她想起来自己生了,生孩子了。

    她撑着床铺坐起来,先往外看了一眼,没看到婆婆的人。跟着才注意到被襁褓包起来睡在床里侧的砚台。他露在襁褓外的脑袋瓜圆乎乎的,看着肥溜溜,肉不少,这会儿正闭眼睡着,睡得喷香。

    光看着他姜蜜心里就热乎,想伸手去抱,又怕把儿子吵醒了,她就坐在旁边看小家伙睡。

    起初看得还认真,多一会儿姜蜜就想起人在府城的相公卫成。他还不知道孩子已经生下来了,姜蜜好奇他听说之后会是什么反应。

    吴氏端着汤回屋来就发现媳妇已经醒了,她靠坐在床头。

    “你生他受累一天,不多睡会儿?”说着不等姜蜜应答,她又自言自语道,“醒着也好,省得我叫你,来把汤喝了。”

    姜蜜喝汤的时候,吴氏在旁边同她说话,说前山村已经通知到了,傍晚那会儿老二去跑了趟。至于说府城那边,准备明天去找万小伙子,要是正好有车队往府城去,过不了几天三郎就能收到喜讯,不赶巧的话可能会慢一点。还说大叔公那边来道喜,给送了五斤黄米、二十个蛋、还有只鸡。吴氏又说砚台他爹没在家,洗三和满月都不大办,自家人热闹一下。

    等要紧事说完,吴氏给她讲了讲坐月子要注意些啥,其实乡下婆娘都不大讲究,家里条件差的生完休息两三天照样下地干活,条件好点也就休息半拉月,没听说有把月子坐满的。至于说讲究,大家挂在嘴边的也就是不洗头不洗澡不下地不受风吃饱吃好……别的就不大清楚。

    “你这个生在四五月间还好,既不很冷也不很热,孩子好带。有些生在冬天的才苦,那一生下来就得不错眼盯着,只怕他把手伸出襁褓着了凉。我们砚台还是会找时间来,生在今年咱家吃喝不愁,这个月份你跟他都少受罪。”

    吴氏就坐在床沿边跟姜蜜说话,说的时候眼神落在小孙子身上。

    一则卫成和姜蜜模样都不差,二则怀着他的时候讲究,砚台生下来就比哪家孩子都要俊,他脸上肉呼呼的,胳膊腿儿好似胖藕。刚生下来的时候人醒着,那双眼睛很黑,很漂亮,哭声也响,给接生的抱着直夸,说他长大了模样绝对差不了,看着以后就有出息。

    吴氏心里知道接生婆上谁家都是好话,她听着还是舒坦,把人送出去时还多给了铜板。

    能多拿钱,接生婆高兴啊,加上砚台模样的确好,她出去见着村里人都还在说,说秀才娘子这胎生得好,那孩子生下来就一副聪明相,以后应该也是读书人,生成那样就不像卖力气的。

    又跟人说吴婆子高兴得很,别看前面已经有三个孙子,对这个她稀罕得不行。

    “这么稀罕给取了个啥名?秀才儿子叫啥?”

    “我听她喊的是砚台。”

    “那不是跟我家的差不多?”

    接生婆顺着看过去,看是黄家嫂子,摆手笑道:“人家叫砚台,你那个叫石头,能一样?”

    “砚台不就是石头做的?没有石头哪来的砚台?我家这个名字还大!”

    接生婆又一阵笑,说:“人家这名字是卫秀才过年回家来就取好的,你以为随随便便就叫砚台?吴婆子说这名字有意思,你想想砚台是干啥的?是磨墨的,是不是一肚子墨水?取这个名字就是要他当文化人,跟他爹一样读书考功名!你那石头有啥意思?”

    黄家嫂子这下说不出话了,其他人先品了品秀才公取的这名,之后又一阵嘀咕。

    “姜氏怀着的时候我看吴婆子把她照顾得那么好,跟祖宗一样供着,还问她这要是生了闺女不心疼啊?搭进去多少好东西?她那会儿一副没所谓的样子,说生男生女都没差,我后来才想起卫家媳妇生儿子可比生闺女容易多了,她怕是早认准了这胎生男。”

    “啥意思?”

    “你猪脑子啊?这都听不懂。我是说之前姜氏怀着卫三郎的儿子,吴婆子才把她当祖宗供着,现在人都生下来了,以后难说哟……”

    接生婆听出后山村这些婆娘有多眼红了。

    她借口天黑了赶着回去,走远才啧了两声。

    吴婆子刚才还问她生完坐月该怎么养?会刻薄儿媳妇才怪了!都说她这媳妇福气好,能带旺全家,卫家娶到她做梦都该笑,能不对她好?

    这话接生婆懒得挑明说,反正说实话村里这些婆娘也不爱听。

    ……

    姜蜜就这么开始了坐月子的时光,她发现坐月子可比怀孕还不自由。

    想下地走两步婆婆就不让。

    要出屋更不行。

    她被困在屋里头,有时候背背三字经,有时候想想卫成,还有些时候砚台睡醒了闹着要吃奶,喂了奶之后母子两个就大眼瞪小眼。听人说孩子刚出生看不清东西,姜蜜总觉得他不像看不清,眼珠子滴溜溜的转,灵活得很。

    吴氏总说这孩子好带,他不闹人,躺床上也行,趴他娘怀里也行,让他奶抱着也凑合。也不爱哭,只是饿了会吵吵,有一次噗噗噗喷他奶一身黄金还傻笑呢。

    不过砚台醒着的时间不是特别多,可能孩子小,精力有限,他每天绝大多数时间他都在睡觉,就和姜蜜一张床睡,一个在里一个在外,和谐得很。

    砚台生下来半个月之后,托万兄弟捎出去的口信才传到府城,五月中旬,有人跑了趟府学找松阳县的卫书生。卫成听说外有人找心就一跳,他立刻就出去,一看果然是往常给他送信的。

    “是有信来?”

    那人笑了笑,说这回是口信,跟着就把口信的内容说给他。

    这次的内容真的格外简单,就一件事:姜蜜生了,生在四月二十九是带把的,母子都好,让他放心。

    卫成就知道他那日胸闷必定事出有因,原来蜜娘在生砚台。卫成傻乐了一阵,让他稍等,准备去拿铜板来答谢帮忙跑腿的兄弟。这人却没等他,说不敢收钱,拱了拱手就溜了。

    不过眨眼间人已经跑远,卫成在原地站了会儿,才进去学堂里头。

    他出去的时候看着很慌,回来却是一脸笑意,同窗问他有什么好事?卫成也没瞒着,说:“家里给我捎口信来,说我妻姜氏生了,是个儿子。”

    “哎哟!这是喜事啊!大喜事!”

    “卫兄得请客!这不请客说不过去!”

    “就是啊!我可在这儿给你道喜了,啥时候请吃酒来着?”

    卫成赶紧答应下来,说等几天,等个旬休。

    他应付完同窗,铺上纸张给家里写信,这封信里含的感情就比之前要深。一方面是喜得麟儿的喜悦,又有对姜蜜的愧疚和感激,还向他爹他娘道了谢。这封信里有段肺腑之言,他为了读这个书考这个功名疏忽了家里,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不孝,又一想,家里为他付出这么多,要是读不出个名堂,岂不是更不孝顺?这么想着才能忍住对家里的牵挂,在府学刻苦用功。